(本文同步刊登於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八八風災重創被排灣族視為「聖山」的北大武山,依照族人傳統習俗,當部落遭受重大災害,必須舉行祈福或祭拜儀式,以撫慰祖靈。4月15、16二日,泰武國小20位高年級學生,藉著每年例行的登北大武山畢業活動,回到群山環繞的傳統舊領域,合唱傳統古謠輕撫祖靈。
災後首次挑戰北大武 畢業生帶著祝福出發
15日早上七點,泰武國小臨時校區早已人聲鼎沸,為的就是迎接一年一度的北大武山登山活動。除了20位高年級小朋友及5名師長之外,學生家長、林務局巡山員、社區警員…等28人同行,協助照顧學生安全。在六年級導師查馬克的督導下,小朋友們換上防滑橡膠鞋,來來回回的領取登山用品、食糧,再一件一件的塞進洪蘭教授提供的登山背包,儘管有些孩子的裝備比自己個子還高了,依舊難掩興奮地背著包包不斷自我打量。當地牧師帶領全體人員禱告後,準畢業生們在學弟妹們熱情的道別聲中,踏上這趟北大武山慰靈之旅。
入山前,學校安排泰武村頭目呢勒與泰武鄉前鄉長顏和,講述「頭目制度和大武山傳說」課程,小朋友圍成一圈聽得津津有味。查馬克說,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材,登山活動讓孩子們貼近自然生態、體驗過去祖先們的傳統生活,更能培養感恩、謙卑的學習態度。最後一個重要的儀式,就是由頭目帶著大家,面向北大武山、高舉小米酒,敬告祖靈登山活動,大夥齊喊「qila- uu」(伊啦-嗚,動身前的精神呼喊),泰武國小正式出發。
小朋友在學校行前準備與禱告。
泰武村頭目呢勒跟小朋友們講頭目的故事。
山河變色 路難行
事實上,八八風災嚴重破壞登山道路,畢業登山活動差點就要取消,但由於小朋友們都非常期待,不願意放棄機會,在教導主任陳長士兩度親自前往勘察後,確認安全無虞後,校方才決定照常舉行。然而,風災造成的路斷,以及兩處大崩塌,小朋友們得多花近2小時,經由2個高繞點,才能抵達原本的登山口,考量學生體力與安全,今年只能到達標高2500公尺的大紅檜,並未如以往登上三角點。
雖對災後的道路慘況早有耳聞,但若非親眼見證裂成三道的路面、持續滑動、崩落的土石,恐怕還是難以想像豪雨、走山到底帶來了多麼劇烈的影響。行畢第一個高繞,原本因為登山而興奮不已的大家,突然安靜了下來。一處大崩塌躍然出現在眾人眼前,三年級導師呂志鴻忍不住驚訝的說:「我們的家怎麼變成這個樣子?」這裡,是瓦魯斯溪,也是林邊溪的源頭,泰武國小就座落在瓦魯斯溪畔,大家望著眼前大片深不見底的黃土,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八八風災前,車子可開往直接開往登山口,如今,只能步行。
行經崩塌處,小朋友拉著繩索,手腳並用向前邁進。
除此之外,1.7公里處,還有一個巨大崩塌。愛好登山的陳長士說,山友們私底下稱呼這些因風災造成的坍方為「莫拉克大崩塌」。面對鬆滑難行的山路,大夥們只能手腳並用;途經危險崩塌路段時,不斷相互提醒「拉緊繩子走螃蟹步,往腳下看別往山下看!」一路上,孩子們互相扶持,用輕鬆但尊敬的態度與北大武山相處。走累了,停下來歇歇腳、聊聊天,或是跟著林務局巡山員蔡森泰,一起擁抱台灣杜鵑、躺在植被上,聆聽自然最原始的呼吸。
從登山口算起,又攀爬了4 個多小時,傍晚時分終於抵達最佳觀景點「東方不敗」,潔白如團團棉花的雲海,簇擁著排灣族口中的聖山北大武。
登上東方不敗,老師同學們開心合照。
伴著餘暉,一行人往今晚的落腳地-檜谷山莊邁進。五年級導師陳美珍說,依照以往的登山經驗,北大武山的登山客絡驛不絕,每次學校來爬山,床位都要用搶的,然而,八八風災後的這個夜晚,檜谷山莊卻完全屬於泰武國小。但是,這裡並不冷清,在沒有電的山莊,小朋友把頭燈充當霓虹燈,用歌聲和著歌謠隊伴奏老師的吉他,夜裡的一場雨,滴滴答答的拍打在屋頂,像是山靈對這場音樂派對的回應。
在山上,一切從簡,一包白飯加一包調理包,大家也都吃得津津有味。
北大武 我們還會再回來
隔日一早,小朋友們繼續向上攀登,至標高2500公尺的大紅檜巨木群;接近正午,歌謠隊的孩子們,再次回到東方不敗,面向聖山高唱古調,告訴排灣的祖靈「我們來到北大武山了。」
離開之前,校長伍麗華勉勵:「泰武村面臨重建,未來也因遷村而遠離北大武的懷抱,但我們要告訴祖靈,即使到平地求學,我們還會再回來,不會忘記自己長大的土地。」查馬克也一再提醒孩子,雖然因為歌謠能去歐洲、去上海,但是不要忘了,把歌謠帶回屬於他的地方,在山裡唱歌,才是最重要的事。
北大武的壯闊依舊,雲海的美麗依舊,路卻難行了;但是,只要泰武孩子的活力依舊、承諾依舊,排灣族的精神,也將永不止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