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 sidebar | footer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泰武國小新校區 「未來的排灣民族小學」

【查慧瑛/屏東報導】

屏東縣泰武國小因莫拉克風災嚴重受損,小朋友們歷經一個多學期寄人籬下的校園生活,終於在扶輪希望校區落成後,有了一座屬於自己的學校。未來,泰武國小將在泰武村的遷村預定地重新建校,校方也將促成此校區轉型為民族小學。


屏東縣泰武國小扶輪希望校區,在原佳興分校啟用。(攝影/查慧瑛)



三月二十八日一早,泰武國小古調歌謠隊的歌聲響徹佳興部落,老師學生們忙進忙出、耆老們盛裝打扮,安靜的部落突然活絡起來,為的就是迎接泰武國小回到佳興。泰武國小扶輪希望校區原是泰武國小佳興分校,民國九十三年因人數不足遭裁併,學校廢棄空間也轉作為部落木雕工作室,莫拉克風災後,各界愛心湧入泰武國小,在扶輪社、紅十字會等團體的協助下,原本只有六間教室的廢棄校園裡,增建了教室、廚房、宿舍、廁所、集會禮堂。


由部落木雕師傅創作的排灣族傳統木雕作品為校門。(攝影/郭恆成)

泰武國小古調歌謠隊與平均六十五歲的部落古謠隊,來段現場即興演出,象徵著文化傳承,在學校啟用典禮上別具意義。(攝影/查慧瑛)

屏東縣長曹啟鴻在校區施工期間,二度前往視察,啟用典禮上,他也親自到場表達關心。(攝影/查慧瑛)


屏東縣教育處處長顏慶祥與泰武國小校長伍麗(攝影/查慧瑛)

雖然,扶輪希望校區目前是泰武國小的中繼安置學校,但未來學校隨村遷校後,學校與教育處也計畫將此校區設計為「民族小學」。

「資源一定要珍惜!」泰武國小校長伍麗華認為,既然已投注這麼多心力與資源在各種軟、硬體設備,應做長期計畫,使其發揮最大效益,而非僅滿足短期的需求,造成資源浪費。對此,屏東縣教育處處長顏慶祥表示贊同,他指出,泰武國小將來勢必得隨村建校,孩子的就學也得尊重家長的意願,扶輪希望校區很有發展民族小學的潛力,可朝特許學校的方向努力,從課程、師資招生方式改革,除了可以保留原住民的智慧,也可以吸引外地的學生來此就讀。

扶輪希望校區有什麼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做為發展民族小學的基礎?伍麗華說,在地理上,校區地處山中,學生們更接近原住民的原始生活環境,部落保存許多原住民傳統文化、耆老的智慧作為部落特有的文化資產,這些都是靠近平地的原民部落沒有的優勢,使希望校區同時兼具森林小學與民族小學的特色。另一方面,泰武國小的古調歌謠隊遠近馳名,曾多次獲邀至國外演出,今年五月也將參加上海世界博覽會的開幕表演,正是泰武國小國際化的表現。

「國際化、森林小學、民族課程的條件都有,為什麼不讓這間學校成為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學校?」伍麗華說,這裡不應只是希望小學,而是成立「排灣族民族小學」,培養部落學童的競爭力,是民族小學的首要目標。伍麗華的想像是:在正式的一、二學期加重國際化課程,如:英語、主科能力、公民素養課程,第三學期則實施民族課程,讓小朋友在完全的母語環境學習,「部落就是他們的教室、部落的婚喪喜慶就是他們的上課內容。」

「教育是賦予孩子靈魂的一項活動」泰武國小教導主任陳長士說。讓部落的孩子們能免於舟車勞頓之苦,在群山環抱的原鄉環境中學習老祖先的傳統文化與知識,是學校作為教育者的使命,也是縣政府未來努力的方向。

新建宿舍,內部分配為:男學生2間、女學生1間、男教師2間、女教師1間。(攝影/查慧瑛)

★延伸閱讀:
泰武國小遷校─如何顧及學童適應與文化傳承?
將文章推到Google Buz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