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八號一早,PeoPo公民新聞網上一則「南和部落岌岌可危」的報導,第一時間將屏東縣來義鄉的災情傳送出來。來義鄉原住民部落的危險處境因為這則一分多鐘的新聞得到外界與主流媒體關注,獲得外界的救援物資與援助,主流媒體更是因為此則報導才陸續補拍畫面、跟進報導。
新聞畫面清楚可見當時的風雨強大,路上的行人和機車無法前進,攝影機更被吹得搖搖晃晃。強大的雨水、湍急的河川,和那條劇烈晃動的黃色警戒線……。
這則新聞的背後推手是公民記者─巴戈,他長期紀錄原住民的文化與日常生活,舉凡部落會議、婚喪喜慶、節日慶典,都是他所關注的文化保存。
影像「全紀錄」是一生志業
巴戈,本名巴勒祿戈‧卡甲日班,是個勤奮熱情的原住民公民記者。受過專業影像記錄訓練的巴戈,成立原視訊部落AV工作坊之餘,也和PeoPo公民新聞網合作,提供在地觀點的生活紀實,頗受好評。
在公共電視Peopo 公民新聞小組的推薦下,台大新聞所研究團隊十月中親赴屏東,與巴戈第一次面對面。採訪當天他肩上扛著專業攝影機,手裡拿著小型DV機,行頭比台大新聞所的我們還專業。巴戈比約好的採訪時間晚了半個小時,原來他一早就到山上拍攝災情、訪問災民。八八水災過了兩個多月,他持續關注部落重建的情況。圖說:巴戈肩扛攝影機,手拿小型DV機,專業程度不下於一般媒體工作者
巴戈在從事影像紀錄工作之前,曾經在台糖工作養豬養了十五年,「其實那段時間我就開始在做記錄了,後來我發覺只用禮拜天去做紀錄,很多都沒辦法完整記錄,所以我乾脆申請優退資遣離開服務十五年的台糖。」離職的隔天,巴戈就參加了公視籌備委員會成立的原住民記者培訓班,一年的培訓時間讓他從興趣到專業,學會新聞價值的判斷、採訪寫作、攝影技術等等。
培訓結束,他先後在公視原住民新聞雜誌、真相新聞網和中國晨報工作,他說:「那時候發現新聞不是自己所想要的,感覺在應付上級、自己和族人。」巴戈認為斷章取義幾乎等於新聞媒體的代名詞,在媒體工作只能選擇性的拍攝,拍不到的就用文稿去補,巴戈說:「這還不是我要的,我最想做的是影像全紀錄。」
因為這個夢想,他決定辭去做了四年月薪七萬的工作。
回到部落後,他發現只有原鄉部落才有完整的文化,毅然決然地展開影像紀錄,想要保留住原住民傳統文化。他表示,身為原住民聽得懂族語,沒有紀錄上的困難,透過耆老直接口述與影像紀錄才能真實保存原住民傳統文化。
問到巴戈現在的工作對於維持生活有沒有困難時,他笑著說:「也不能說不是問題啦,其實有問題啦,這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我老婆會跟我說『拍什麼拍,又沒有錢!』」
「真的是沒有錢啦,但是不拍心裡就癢癢的,坐立不安。」巴戈娓娓道來自己堅持的理由,「我說不拍的話,這個事情會再重複上演嗎?就算重複又一定會有進度跟上一次的不一樣。就像復原的工作,今天和明天的進度那個畫面絕對不一樣,如果前面的畫面沒拍到,只拍完工的畫面,那前面的過程,或許很多很艱辛的或者意見不一樣的在那邊討論的,那些畫面都拍不到啊。」巴戈用專注的眼神表示,全紀錄最重要的是「過程」,過程包括那些為了芝麻小事吵的架,過程構成了完整的事件。
八八水災 即時報導
圖說:八月八號一早,巴戈在PeoPo公民新聞網上傳「南和部落岌岌可危」的報導,第一時間將屏東縣來義鄉的災情傳送出來
巴戈在八月八號那天的報導才讓外界與媒體注意到排灣族部落的災情,引發關注與救援行動。巴戈說,在部落住久了會有直覺某些動方可能有問題,加上朋友告知災情,天才剛亮,他顧不得雨勢還很大就騎著車到處拍攝,紀錄災情。他說:「在地的訊息需要在地人去挖掘。」
即使離水災已經過了三個多月,巴戈依舊隨身帶著攝影器材,紀錄附近部落
災後重建的情況、政府災後重建會議,以及災民的心理狀況等等,相關的報導已累積上百篇。瀏覽巴戈在PeoPo的部落格發現,他的紀錄沒有一天停擺過,每天至少一則報導,常常一天好幾則新聞。當主流媒體上關於莫拉克颱風的訊息幾乎消失時,巴戈的熱情和堅持讓我們得到原鄉部落最真實的狀況,重建沒有停擺,他的攝影機也從未卸下。
針對重建的議題,他提到,訪問對象從政府官員、部落居民、連年底選舉的候選人也不放過,甚至是訪問原住民原始宗教力量靈媒,希望透過靈媒替原住民找到一個大自然警訊下的自處之道。
巴戈表示,透過Peopo不必擔心新聞被修改,可以讓原本的聲音真實傳遞,行使媒體近用權。這與主流媒體在短期間過度炒作且只關注少數特定明星災區是不同的,在新聞裡看不到多元的報導。
採訪結束後,巴戈陪我們走出來義鄉公所,在階梯上他用攝影機目送我們開車離開。看著巴戈專注的神情,我們很高興認識這一位優秀的原住民公民記者,同時,對於偏遠災區的完整紀錄以及原住民傳統文化的保存,更添信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