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 sidebar | footer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他們還在等待 來義村第三期永久屋的可能性

919受災戶即將入住的第二期永久屋,圍牆外是紅十字會援建的第一期永久屋。攝/林巧璉




記者林巧璉/屏東來義報導


來義村,一個經歷兩次風災襲擊的排灣部落,在八八風災屆滿兩周年時,得以住進由紅十字會援建的永久屋(新來義部落)。而凡那比颱風的受災居民也即將在這個月十五號,住進由慈濟基金會援建的第二期永久屋。


   由慈濟援建的來義第二期永久屋外觀(圖中為28坪之房型) 攝/林巧璉


去年十月,屏東縣政府原民處與來義鄉公所民政課至來義村舉辦遷村調查說明會,原民處副處長蔡文進向村民說明目前要讓實際居住在部落的居民都擁有永久屋的方式只有「集體遷村」方案,也進一步解釋集體遷村的相關辦法。會議中,不願離開山上的居民激動地表示:「可不可以不要再來叫我們遷村了?已經調查過多少次了,我們不想離開部落!」



然而,「來義村到現在仍然有永久屋需求」,蔡文進指出,在現行法令下,只有集體遷村能夠解決目前依舊存在的住宅需求。「符合永久屋申請規定的居民都已經申請到永久屋了,現在剩下的就是不符合申請條件的。」來義村目前已申請永久屋的戶數已達到八成,但同意集體遷村方案的居民不到兩成。在蔡文進眼中,來義村的情況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弔詭;但實際去思考族人對部落與土地的情感便能夠理解。


在來義村,不同意「集體遷村」的居民並不只是留在原部落的族人,連已經申請永久屋的族人也不同集體遷村。對村民來說,同意集體遷村就像是賣掉部落一樣,未來政府若強制徵收做為開發之用,部落很可能像眷村一樣一夕消失。對某部分留在部落的人來說,守住部落是一種責任;而對遷至永久屋的居民來說,有族人留在原居地也帶來心靈上的安心。


集體遷村方案全名為「莫拉克颱風災後原住民族部落集體遷村安置民間興建永久屋方案」,於八八風災屆滿一年後的8月31日通過,並在9月21日公告。適用範圍為八八風災後被劃定為特定區域或者被評定為安全堪虞地區,範圍內之部落透過部落會議等集體表決機制,如果達到此地區設籍戶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居民同意有遷村意願則可適用此方案。集體遷村方案也被當作是政府為解決先前頒定之遷居政策下無法申請到永久屋的解套法案。


身為來義村村民的來義鄉鄉代表許蘭花也說:「在來義村不能談遷村。」到現在仍有居民陳情表示有永久屋需求,但礙於政府的永久屋規定,居民與慈善團體都動彈不得。對此,許蘭花不斷重複,「遷村不是唯一的路,近期要陳情至重建會,促使政府修改永久屋申請辦法。」

集體遷村方案產生於「保留部落完整性」的美意,然而在居民申請條件與遷居考量的差異下,集體遷村反變成拉扯雙方情感與部落團結的力量。
將文章推到Google Buz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